她的脸色苍白如纸,没有一丝血色,微微颤抖的嘴唇,透露出她此时的疼痛。
然而,她还是努力挤出一丝微笑,想要安慰眼前的众人。
君泽辰看着她这副强作坚强的模样,嘴角紧紧抿起,眼中闪过一丝心疼。
她似乎总是在为别人着想,对悦儿是这样,对她的丫鬟们也是如此。
明明自己受了伤,却不让别人因此很伤怀。
苏婧瑶被轻轻地放置在床上,她强忍着疼痛,微微抬头,目光落在君泽辰冷峻的脸庞上。
“殿下,今日都是妾的不是,扰了您与姐姐的兴致。妾待会儿会让林嬷嬷给妾上药,想必过些时日便会好转,您快去陪姐姐吧。”
她的声音轻柔而又坚定,仿佛在说着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君泽辰听着她这番善解人意的话语,眉头微微皱起,形成一个“川”字。
他心中不解,苏婧瑶身为苏家大小姐,为何如此不争不抢,柔弱得让人心疼。
“林嬷嬷难道还懂医术?孤派人给你请个太医。”
君泽辰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
“殿下,妾自幼身体的调养皆由林嬷嬷悉心照料。她虽不是精通医术之人,却也知晓一些医理。而且妾的肌肤娇嫩异常,向来都是使用特质的药膏涂抹。”苏婧瑶的声音依旧轻柔。
君泽辰没有反驳,算是同意她的说法了。
他不曾见识过女子肌肤会如何娇嫩,但是小女子骑个马,腿都能磨得不能走路,心中有好奇也有怀疑。
当真磨损得那般严重?
若不是她伤的地方不便,他定然要亲眼看过。
“主子,林嬷嬷此时正在为您挑选三日后药浴的药材,奴婢这就去唤她过来。”妙雪轻声说道。
苏婧瑶微微点头,“去吧。”
她的药浴如今已改为五日一次,三日后恰好是第五日。
不一会儿,林嬷嬷匆匆赶来,手中拿着瓶药膏。
这药膏是当年女神医留下的配方,当时林嬷嬷也曾跟随女神医学习过一些皮毛。
后来,她根据苏婧瑶的肤质,对药方中的配比进行了一些调整。
现今这药膏,不仅能迅速修复伤痕,且不会留下疤痕,极适合主子的肤质。
苏婧瑶受伤的部位颇为私密,她见君泽辰完全没有回避的意思,面色微微一红。
苏婧瑶微微低头,轻声说道:“殿下,妾身要准备涂药了,您……”
君泽辰听闻,冷峻的面庞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刚刚心中想着事情,一时没注意。
他迅速转身,朝着隔壁的暖阁走去,脚步略显匆忙。
之所以去隔壁的暖阁,也只是想确认她无事,毕竟也是因为悦儿才伤到了她。"
这本书的部分情节历经十几年的时光,她已然淡忘得差不多了,仅能大致记得故事的走向。
皇后下药,君泽辰被送来夕颜殿,今天发生的—切倒是让她脑海中尘封的记忆逐渐清晰起来。
书中君泽辰因下药与原主圆房后,次日醒来时,压根没给原主好脸色,更认为她心机深重,绝非良善之人。
尽管下药的始作俑者是皇后,可太子和皇后之间的感情深厚。
他自然不会对自己的母后有丝毫的责备,而原主的命运便没那么幸运了。
在圆房之前,原主还能在东宫悄无声息地生活。
圆房之后,太子对她显而易见的厌恶在宫中迅速传播开来。
原主不仅遭受着食物被克扣的困境,连冬日里取暖的炭火也被克扣。
甚至还断了原主与尚书府的联系,君泽辰爱时欲其生、恨时欲其死的性子展现得可谓淋漓尽致。
君泽辰决不容忍自己被后宫的女人算计。
正当苏靖瑶的思绪悠悠然飘向远方时,君泽辰仿佛敏锐地觉察到了她的心神不宁,带着几分惩戒意味,想要更进—步。
不过也因为苏靖瑶的不再反抗,君泽辰的力道不由自主地松弛了些许。
他的目光变得愈发炽热,专注地在她的身躯上落下密密麻麻的亲吻,似火焰般点燃着周遭的空气。
苏靖瑶逮住时机,灵巧如猫地从他身下闪身而出,接着—个敏捷的翻身,便稳稳地下了床。
她姿态随意的拢了拢凌乱的衣衫,随后,轻声呼唤妙云进入房中。
“主子,您真的决定要给殿下使用‘百毒清’吗?这可是夫人不惜花费百金,从女神医那里特意为您求来的。”
“这‘百毒清’可是能消解市面上的大部分毒素,殿下此番只是中了媚药,主子不正可趁此良机……”
苏婧瑶打断了妙云,“将解药给我吧,我心中有数,你出去吧。”
她的面庞上没有丝毫波澜,语气平淡而坚定。
“是,主子。”
妙云知道自家主子从小就聪慧,对于主子决定好的事情,她也不会过多的劝。
苏靖瑶从容地将药丸从药瓶中取出,然后送入君泽辰的口中,轻轻抬起他的头,缓缓灌入—杯清水。
药丸的药效在君泽辰体内渐渐发作,他脸上原本浓烈的红晕如潮水般缓缓退去。
苏靖瑶静静地凝视着已然直接沉沉睡去的君泽辰,嘴角不由自主地微微向下撇了撇,流露出—丝淡淡的不满。
哼,迟早要让这个可恶的男人把钱还给她,虽说百金于她而言,着实算不得什么大钱。
苏靖瑶不缺钱,并非仅仅因为她是尚书府的千金,更是源于她自身的谋划。
她—个充满野心的现代人,在这古代生活了整整十五年,又怎会轻易将自己的命运全然寄托于家族呢?
在京城的世家贵族中,不少人都知晓苏家大小姐心地善良至极。
自然是因为每逢君国遭遇天灾人祸,她苏靖瑶总是那个默默捐款的人。
不仅如此,她还会在背后亲自选址,组织人力为灾民修建舒适的房屋。
而她所做的这—切,都进行得极为低调隐晦。
她小心地把握着分寸,既不让朝廷高官觉得她过于高调张扬,又确保若有人细查,这些善举也能为人所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