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陈小富安小薇的其他小说《本想低调,才华却让我称帝大结局》,文章正在积极地连载中,小说原创作者叫做“堵上西楼”,故事无删减版本非常适合品读,文章简介如下:啊’的一声惊呼。她仅仅犹豫了一息,转身就向门外冲了出去。“老夫人,老太爷,少爷他......”老夫人怒吼的声音戛然而止。“他怎么了?”老太爷一步上前:“他怎么了?”“少爷他、他好像活过来了!”......
《本想低调,才华却让我称帝大结局》精彩片段
“读书、读书、读书,”
“你明明知道他不是读书的料却非要逼着他读书,”
“这下好了,跳楼了,人没了,你满意了么?”
花溪别院南院。
老夫人一改昔日温雅模样,她颤巍巍伸出手指着面前羞愧垂头的老太爷,那双老眼里仿佛要喷出了火来。
她深吸了一口气,又怒斥道:
“即安需要读书么?”
“这些年我开阳神将府虽说稍有没落,就凭这花溪别院和别院外那千顷良田,保即安一世无忧有问题么?”
“陈临渊,你是老糊涂了!”
“这孩子一出生女皇陛下下旨赐名小富字即安,你不懂这名字的意思么?”
“你读了一辈子的书,这是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我就问你现在怎么收场?”
“......”
偌大的花溪别院,因少爷的死和老夫人的怒,所有的下人们皆噤若寒蝉。
翠红双手紧紧的捏着衣摆站在卧房的那张床前,心里紧张极了。
主要倒不是床上的那具尸体。
而是来到别院侍候少爷十三年,这是她第一次见到老夫人发怒。
老夫人为了一个私生子对老太爷发如此之大的脾气......许是因为少爷从小就是老夫人一手养大的缘由吧。
毕竟这十三年来远在帝京的老爷仅仅只回来了两次。
那两次老爷与少爷说的话只有两句。
第一句是‘嗯......又长高了一点。’
第二句是‘你这辈子就呆在临安吧,读不了书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
言语间并没有父子之间的温情。
在翠红听来甚至没啥感情。
想想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听说在帝京神将府里的那位大夫人家世并不简单,性子还颇为强势,对于老爷在外面有了个私生子这件事显然是介怀的。
老爷对这个私生子的态度极为冷淡,既然说了少爷这辈子就呆在临安,想来这已是大夫人最后的底线。
至于读不了书也不是什么坏事,这句话大抵指的是少爷没本事就不会引来大夫人的关注。
大夫人懒得看花溪别院一眼,帝京的开阳神将府就能安然一点。
还好有老夫人。
听说少爷一出生就被老夫人带来了临安,在老夫人的宠溺之下,少爷荒唐了十七年——
说是荒唐其实也算不上。
少爷就是喜欢玩耍罢了。
比如斗蛐蛐。
比如蹲在树下看蚂蚁。
也比如......这两年随着年岁增长,他喜欢在春夏之交去青鱼巷子的茶楼上看临安城里的那些花枝招展的姑娘。
若说品性,在翠红看来少爷的品性并不坏。
他从来没有仗着神将府或者花溪别院少爷的身份去做恶!
他的胆子很小。
他的内心很是脆弱。
也很善良。
比如对这花溪别院的下人们,少爷从来就没有少爷的架子。
大抵也正是如此,两年前老爷回来与老夫人有过一番长谈,翠红路过,听到了老爷说的几句话——
“即安太单纯,性子太懦弱,去了帝京有害无益,就让他这辈子生活在临安吧。”
“再过两年他便十七,安家有女现已及笄。”
“虽说这姑娘的才华越来越高,但那桩婚事有婚书为证,安家可是书香门第,安老大儒当不至于反悔。”
“孩儿回到帝京之后去再去拜访一下安老大儒,两年后将即安的婚事办了,也算是圆了娘的心愿......”
翠红依旧望着窗外,微微一叹,心想安家的那位小姐而今的名声可大得不了,就算是这临安城里,也早已有了关于她的传说——
不仅仅是文学上的才华!
更有她愈发长开了的绝世的容颜!
天下有四美。
那位安家小姐便是四美之一!
这样的女子,是少爷能够配的上的么?
现在想这些已是多余,少爷他......已经死了。
哎,翠红垂头,为服侍了十三年的少爷而悲。
少爷实在不是读书的料。
老夫人曾经也是请过先生的,其中便有临安书院最有名的江老夫子。
可就算是江老夫子,这位老先生用了足足三年的时间,仅仅教会了少爷三十个字!
江老夫子羞愧离去,听说连老夫人给的束脩都悉数退了回来。
还带了一句话:‘老夫有愧,实无能雕琢如此美玉,望老夫人往后对外人提起时候不要说老夫曾经当过即安的先生。’
那年少爷十二岁。
犹记得老夫人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沉默了许久。
那天阳光正好。
老夫人看着在榕树下斗蛐蛐的少爷看了很久。
一笑。
一叹。
也说了一句话:‘是啊,小富即安,如此般快乐长大,懵懵懂懂活一辈子......也挺好!’
就这样,老夫人再也没有给少爷请过先生,少爷又快乐了五年。
直到三个月前。
在帝京翰林院任职的老太爷告老返乡回到了临安。
听说老太爷在翰林院担任伺读一职,学富五车,几与大周朝的五位大儒齐名......那学问肯定是极高的。
见这孙子——就算是私生子那也是孙子——已是舞象之年却整日游手好闲,老太爷心里自然不太倘然。
人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老太爷有如此之高的才学,当然是希望少爷多少也能有几分文气的。
“没有不可雕的朽木!”
“何况他未必就是朽木!”
“他以后许会进京,绝不能如现在这般粗鄙,那会被帝京的那些人笑话的!”
大抵就是这样了。
少爷失去了欢乐,被老太爷关在了书楼,就在昨晚,少爷从书楼的三层楼上一跃而下......
临安城几乎所有有名的郎中都被老夫人请到了别院。
少爷头着地。
书楼下本是花园,泥土松软,可偏巧有一块石头。
少爷的头就偏巧撞在了那块石头上。
伤口很小,但郎中们折腾了一宿,至天明,尽皆摇头离去。
“气已绝,无力回天,准备后事吧!”
少爷死了。
老夫人勃然大怒。
老太爷......手足无措。
老太爷错了么?
这大抵就是望孙成龙吧。
就算成不了龙,成一条蛇也行。
毕竟是私生子,神将府的爵位财富自然与他无关,倒是这花溪别院和别院的产业都是老夫人来到临安之后置办的。
老夫人很早就定了调,这些都是他的。
确实可保他一世富贵。
若能再多一分才气那自然是最好的。
可惜了,这或许就是命吧。
有什么想不开要去跳楼呢?
就在翠红垂头叹息之际,耳畔忽有一个声音传来——
“这......这是哪里?”
“快......快扶我起来!”
翠红豁然一惊,扭头,双眼猛的一睁,面色唰的一白,衣摆捏得更紧!
她看见了那张熟悉的苍白如纸的脸!
那张熟悉的脸上的那双原本紧闭的眼此刻是睁着的!
依旧那么清澈。
清澈中带着几分疑惑。
翠红松开了捏着衣摆的手,一下子捂住了自己的小嘴儿,却依旧发出了‘啊’的一声惊呼。
她仅仅犹豫了一息,转身就向门外冲了出去。
“老夫人,老太爷,少爷他......”
老夫人怒吼的声音戛然而止。
“他怎么了?”
老太爷一步上前:“他怎么了?”
“少爷他、他好像活过来了!”
指尖划过书脊,陈小富的手指停了下来。
这本书引起了他的注意。
‘天凤传’!
当今女皇陛下乃这个历史上千年以降的第一个女皇帝。
记忆中与翠红还有老黄出去的时候经常听街坊们说起女皇陛下种种的好,他们将女皇陛下誉为天凤——老天爷派到这人间来的拯救苍生的凤凰!
一个女人,能够在这样的以男人为尊的世界当上皇帝那肯定是不简单的。
比如,上一世历史中的那位女皇武则天。
关于武则天的故事都是通过史书或者传记得以了解,这辈子来到了这里,能够亲身体会这位女皇陛下治理国家,陈小富对此很是期待,亦很是好奇。
翻开书,他开始细细阅读。
书里讲的是当今女皇陛下从宫女到女帝的传奇故事。
不知内容真假,但这样的故事对陈小富极有吸引力,至少让他从这本书中初窥了这个世界的大致构成。
比如,周朝初立时候,有东齐西楚南越北魏四国来犯——这便说明周朝周边至少有这四个国家接壤。
比如,女皇陛下亲自统兵,率七大神将统领十五万大军于松月谷大败四国三十万联军。
这说明这位女皇陛下实在厉害。
至于怎么个厉害法,书中的描述实在有些夸张。
比如,书中说女皇陛下一剑如虹,于千丈之外斩落了敌将首级。
又比如,书中还说女皇陛下坐于凤辇之中,仅仅神色微动,那凤辇上所绘的七只凤凰中的三只便发出了嘹亮的凤鸣之声飞向了敌军大阵。
女皇陛下屈指一弹间,那三只凤凰燃烧着熊熊烈焰冲入敌军大阵之中,如炽阳一般爆炸开来,敌军瞬息之间飞灰湮灭......陈小富微笑摇头,这样的故事很精彩,在他看来却不真实。
但她御下的能力当是极好的。
这就够了,女皇陛下亲征,这是一种态度,亦能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
能败四国联军三十万大军......她手下的七大神将才是真正的厉害。
自己那便宜父亲便是七大神将之一的开阳神将,能在帝京开牙建府,想必这便是女皇陛下的恩宠。
书中又说女皇陛下与那四国皇帝在旧都集庆签订了集庆合约之后,她果断放弃了定都集庆,她将帝都设在了北方的蓟城,说是圣后受命于天,当守周朝之国门!
蓟城以北便是北漠。
偌大的北漠生活着许多荒原蛮子,他们对周朝北方威胁极大。
凤历五年春,女皇陛下再率三大神将远征北漠,将荒原的蛮子赶至了千里之外。
女皇陛下将千里之外的那座山命名为不归山。
山顶有碑。
碑上有女皇陛下用剑所刻下的一行字:“敢过不归山,朕灭你们全族!”
没有在不归山留下一兵一卒,就凭那块碑,就凭碑上的那行字,这十余年的时间里,北边无比安静。
偌大北漠,想要找到一个蛮子比登天还要难!
大气魄啊!
陈小富对这位女皇陛下很是佩服,正在畅想女皇陛下英明神武的时候,一个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维。
“少爷......!”
“老夫人,老太爷,少爷在三楼!”
陈小富抬头,转身,便看见火急火燎登楼而至的奶奶和爷爷。
奶奶似乎永远在爷爷的前面。
老奶奶快步上前,一把就握住了陈小富的手:“即安!”
“不是叫你不要看书的么?”
“看这些东西做甚?”
“是不是蛐蛐没有了?
没有了你说啊,奶奶派人去给你多抓一些回来!”
陈小富会心一笑,这一刻他真实的感受到了这个奶奶对他的牵挂、担忧,还有关怀。
但为何曾经的奶奶对前身又若即若离呢?
那是发生在前身向老奶奶问及母亲之后。
许是老奶奶不愿前身再次问起,也或许是因为前身死过一次的缘故。
陈小富没有多想,脸上的微笑很柔软,言语也很诚恳:“奶奶,我真不喜欢蛐蛐了,我......就是想要来这里看看。”
陈临渊陈老太爷见到陈小富他悬着的那颗心已落地,相较于妻子他显得更为理性一些。
此刻他就站在那张书桌旁。
他的鼻子嗅到了一股墨香。
扭头看去,书桌上放着的那封信不见了。
再仔细一瞧,早已干了的砚台里有半盏墨,那挂于笔架上的毛笔此刻亦有一支放在书桌上。
这显然是有人磨墨不久,动笔不久。
即安动过笔?
可桌上的那一叠纸却看不出有动过的痕迹。
陈临渊瞬间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心想或许是这孙子想要写点什么,磨好了墨,取好了笔,甚至笔已蘸墨,最终却不知道该写点什么。
能写点什么。
至于安小薇给他的信......这肯定是他收了起来,待回南院之后再让翠红给他念念。
嗯,再让翠红代他给安小薇回一封信,这也挺好的,只是呆会得给他说说小薇那姑娘真的很不错,回信就不要乱说,得先娶回了家才行。
陈临渊如此想着视线落在了陈小富的手上,看着陈小富手里还握着一卷书,他惊讶一问:“......你......你在看书?”
“嗯。”
“那个......你能看懂么?”
陈小富又咧嘴一笑,显得有些腼腆。
“略懂。”
“......”这个‘略’字很有味道。
翠红看了看少爷的背影,心想总觉得少爷与以往有些不一样却总是说不清楚,现在大致是明白了。
少爷的脸皮变得比以往更厚了!
他就识得那么四十来个字,在这里装模作样的看书,竟然还大言不惭的说‘略懂’。
老夫人也颇为惊讶,也就惊讶了那么一刹那便没有将这两字放在心上。
倒是陈临渊陈老太爷看着陈小富的那双老眼里的疑惑更浓了一些——他不明白这略懂二字究竟是懂多少。
曾经考校过这个孙子,通过三字经——最简单的蒙学——这个孙子能识的字不超过三十个!
那是江老夫子三年的心血!
自己不信那个邪,想要将这朽木雕出一朵花来,在这三个月里夜以继日的教这孙子识字,最终当然是绝望的。
三个月里,他多认识了六个字!
那么这孙子拢共识字不超过四十个。
他竟然在看书!
这要是说出去谁能信?
这略懂二字,肯定就是不懂的。
至于看书嘛......就当他是在看书吧,没有再从三层楼上跳下去这便已经是最好的了。
“即安,咱们回去。”
老夫人悬着的心虽已放下,却不愿这孙子继续呆在书楼上,可不能再出意外了。
陈小富沉吟三息,这虚弱的身子骨让他感觉到些许疲倦。
另外便是刚刚放在了心上的一件事,得给远在帝京的那个未婚妻回一封信。
那封信是去岁十月初三写的,距今已过去了半年时间,她在帝京会不会等急了?
“好,我们回去。”
“即安,以后不要看书了。”
“......奶奶放心,孙儿不会再寻短见。”
“当真?”
“嗯,当真!”